祝你幸福

楊乃文有一首歌《祝我幸福》是這樣唱的,“我很幸福,真的幸福,卻渴望得到你的祝福,從今以後牽他的手,心,為何逗留?”愛過一個人,因為某些原因,無法再去愛,所以,即使已找到幸福,少了那一個人的祝福,這樣的愛,好像不圓滿。

水瓶鯨魚有一本漫畫書《祝你幸福》是這樣的故事,女孩無意中看到男孩和另一女孩上賓館,對於他的背叛,她咬牙切齒,回到家,將屬於他的東西毀掉,心裡練習了世界上最毒的語言,詛咒他,狠狠的對著鏡子說:你一定會有報應的!半年後,他們在街上重逢,男孩垂頭喪氣的身影映照在她的眼裡,說到:“妳好嗎?一直在想妳好不好⋯,”她看著他,說出口的只有:“祝你幸福”

如果生命有100%,那愛情佔據了多少?本來就是不相干的兩個人,就是遇到了,在一起的時間,不管是一輩子,或是一個月,都是無法撇清關係的,即然如此,但願對方過得好,甚至比和你在一起時更好,這樣,你和他都幸福。常常聽說寧願多一個朋友也不要多一個敵人,愛情這一塊,愛與恨也是模糊不清,不過能若無其事的祝對方幸福,總比形同陌路來得好。

水瓶鯨魚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設立了一個失戀俱樂部,裡面收留了許多失戀的人,他們有的嘗試在這裡忘掉憂傷,有的想要在這裡找到新戀情;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寂寞。希臘神話裡,一個人,總是要找到另一個人,人本身才是圓滿的;真實生活中,亦是如此。

所以像《祝你幸福》這本漫畫中,由水瓶鯨魚所創造出來,漫不經心的戀情,城市男女的外遇,想愛又不敢愛的矛盾,擦身而過的幸福,雖然無奈中帶有淡淡的哀愁,還是很多人愛看,我想那是因為他們始終相信愛情;藉由漫畫男女中的勇氣,無怨無悔和專注來說服自己,不斷的去愛,總是會找到那個人的。

我在失戀俱樂部溜躂了老半天,從一連串失戀的文字裡遊走,明白了這個網站,或者說水瓶鯨魚受歡迎的原因;茫茫人海,當身邊的人都用忙得很將我們拒於門外時,按一個enter的鍵,你就進入一個可說話,又可聽人說話的世界,彌補那顆被戀人傷透的心⋯。原來,歸根究底,這就是人最需要的⋯。

女哲學家與她的情人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二十世紀西方最具影響力的女思想家,她是德籍猶太人,在納粹時代逃到美國,不久即出版《極權主義的出現》。
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著名哲學家,曾出版《存在與時間》一書,他是一個澈底的納粹主義者,也是鄂蘭的啟蒙教授。

我不能否定一個事實,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源自於書的觀點是以鄂蘭出發,同樣是女性的直覺告訴我,事情總有兩面的;不能免俗的談到愛與不愛時,女人,她是始終沒有放掉心中最愛的。

說起鄂蘭,好像不能不想到卡蜜兒,她們同樣愛上有才華而又不憐惜自己的男人,也同樣的成為對方在創作上最大的出口和突破。幸運的是,鄂蘭始終遇到了愛她而又可以依賴的丈夫:布魯塞爾,他不僅是鄂蘭的避風港,更和她一起協助晚年的海德格,讓鄂蘭安心的幫自己所愛。

從18歲到終其一生,鄂蘭的名字與海德格緊緊連在一起,至終,鄂蘭都相信自己是唯一靠近海德格心靈的人;所以,她是微笑著來看待這段感情的。當海德格為自身的學術地位和政治立場和她劃清界線時,她認為是環境迫使他這樣做的;當海德格為私欲而陷害其他猶太學者時,她認為是海德格夫人影響而至;可憐又盲目的鄂蘭,她忘記了海德格又豈是隨便讓人左右的呢!

女人啊!總是被愛蒙著雙眼,自我沉醉在幸福的泥濘中,滿身污垢,又不自覺。

對於海德格呢,他曾說:「她是他寫作靈感泉源,也是引發他“激情思考”(passionate thinking)的原動力」鄂蘭的出現打亂了海德格,猶太女子的天真率直深深牽引著他,他拋下男性和教授的自大自傲,主動寫信誘引鄂蘭,可是他需要的是剎那,當他跨過這個需要時,他就又回到自己的妻子身邊去了。

在那個因政治立場而對立的年代裡,海德格適時運用他身為高級知識分子的便利來傷害身邊的人,藉此穩固自己的地位。偉大的哲學家,充分表露自私無情的一面,雖然鄂蘭在生命不同的階段裡無怨無悔的幫助他。他卻始終袖手旁觀,晚年因妒忌鄂蘭的社會地位和想要否定自己是需要幫助的,再次在感情上擺起高姿態。

男人啊!總是維護著可笑又虛幻的自尊與自己,就以為得到了全世界。

純境可求

和你能夠暢所欲言的談天,好像已是很久以前的事,創業以來,精神繃得好緊,常常對你是有怨言的,原來,當身份一再重疊時,早就忘了我們原來可以用溫和的方式相對待。最近這幾天,因為燧人氏社長黃宗鱗先生送給我們的這本《純境可求》,挑起了我們聊天的話題,為同一本書而感動不已,是最初的快樂,想不到,也成了這陣子的支撐點。

生命是多麼奇妙的過程,從來沒聽說過的一個人:楊際光,卻因為一本書,變得好熟悉;他的生活歷程如一齣戲,一幕幕的重演著。他是五六十年代知名詩人,曾任《香港時報》編輯,《幽默》半月刊主編等,1974年移居美國後,以修補皮鞋為生,《純境可求》一書就收編了他在美國的生活經驗,加上早期他在南洋文藝,香港文學等刊登的作品,讀起來貼近人心,不自覺的,要承認生於這個年代,是一種幸福。

你常說我把自己看得太“重”,說真的,我不明白為何不可以這樣,只是當我的肩膀越來越痛時,心越來越小時,我嘗試去想你說的東西。對於“我”,要放下,真難的,因為,那是好不容易找到的;所以,很在乎自己做的一切,成了習慣。不過在楊際光的純境裡,說起那些因為補鞋而認識的朋友們,說去一些文字生涯的老朋友時,他把自己放得那麼小,所以豁達,帶來了一些震撼。

不得不承認自己是怕輸的人,每每發現要輸時那種驚慌失措,非常茫然;忘了是誰說,人嘛!越是自負越是自卑,原來如此。可曾試過明白一些道理,卻在親身經歷之後才派上用場,年過三十後,常有這樣的體認,別人說的話,過後才聽懂;書上講得道理,過後才感同身受;你看,生活真的要經歷,才有經驗。

我看人物照,最愛看人的眼神,因為那是騙不到人,也是最直接的表情。曾經,指著一張照片對你說,希望這是我老了之後的眼神,你笑笑說那可是要“經”“歷”一些事後所累積的知性,我當時可毛了,大聲的說我一定能的,今天,我知道,沒有絕對的事,一切都需要努力,用心,才可以擁有雲淡風清的淡淡然然。

我們的純境是否一致,是無解,但是明白了,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屬於他們的純境,只是我們不一定知道。給你們,這幾個月來和我一起的伙伴們。

嫉妒的香氣

人物注釋:
﹣哲:聲音治療師,瘋狂愛著稔,因懷疑她和政二而搭上早希來復仇。
﹣稔:香氛治療師,愛哲,卻不想失去自我,想盡辦法考驗他。
﹣政二:哲的學長,強勢,過於有自信,讓他失去早希,也得不到稔的愛。
﹣早希:在婚姻迷路的女人,引導哲一起復仇的過程重新獲得愛而走出來。

嫉妒是生命中不曾停止的進行式,為了滿足它,付出再大的代價,你也會渾然不覺;嫉妒是無所不在的細菌,藏在身體裡,伺機待發,一擊即中,叫人招架不住。

十仁成的《嫉妒的香氣》從各種感官裡散發出來,說的是一個圍繞著味道,聲音和心情的嫉妒故事。當身體的每一部分充斥著嫉妒時,熏衣草許許傳到空氣裡,牧羊曲在耳邊響起,心裡的嫉妒猶如烈火燒傷似的劇痛,熟悉,太熟悉了,愛過的人,就會明白,受盡折騰,卻也無怨無悔吧!

熱戀中的人要讀,因為可藉此提醒自己要信任每天和你最靠近的愛人,更重要的是讓戀人明白;愛,可讓人幸福;嫉妒,可讓人毀滅。本來相愛無事的哲和稔,被嫉妒纏身,所以,他們的關係被催毀至零,雖然,書的結局讓他們因愛而重建愛情,但是我卻偷看到兩人因曾經受傷而不堪一擊的心。

暗戀中的人要讀,因為,你終於知道愛情最美的剎那早就在表白時被你親手殺掉;不說,就是美夢,說了,遲早也是惡夢。在哲和稔分開的那段時間裡,不知道太太早希與哲在一起的政二,讓心中對稔的好感表現無遺;結果,就只是讓稔更肯定自己愛的始終是哲。暗戀的結束竟是被拒,叫人情何以堪。

單身的人要讀,因為,喚醒你的身體裡嫉妒的分子,擾亂賀爾蒙的分泌,發出一股渴望愛的氣味;這種狀態,可稱之為魅力,會吸引同類的人。就在哲因酒醉而掉下巴黎的塞納河時,早希的香水和稔的體味逐漸走遠,不再屬於他一人;他的耳邊悠悠傳來自己為了治療人的徬徨無助製作的音樂。早希在哲的“愛”裡掙脫自我困禁,命為責任的網,最後得到自由;稔在哲的嫉妒與背叛之後,重畫愛的地圖,不再迷路,和哲平起平坐的面對彼此的關係。

嫉妒的香氣滲透骨子裡,肉眼不及的地方,每經歷一段愛恨交織,它就會深入一點,所以化為塵土,氣味仍在,催毀著快要在不完整而又渴望愛的靈魂;所有的關係都是因為喜歡和愛而開始,卻在嫉妒的香氣裡結束。

花間迷情

不曾問過自己,可會是一同性戀者?更不曾去有過這樣的念頭,可是,當李昂的「花間迷情」告訴我,現在不是,並非一輩子也不是時,我想,可能每一個人都要開始去思考自己有一天可能陷入那樣的兩難。在感情的世界裡,本來就狹隘,如果加上性別的複雜性,更是不知從何解讀起了。

林雲淵,方華,安雅和丁凱瑞,她們之間火花四溢,相互用愛與占有,苦苦糾纏,在心靈與身體都在背判著另一個人時,心頭像有股熊熊烈火,體溫持續高漲,臉頰緋紅不退,那樣的美麗,竟是來自於對愛人的傷害,是為殘忍,也是為自私。男人在場/不在場,對女人的愛,好像也擋把住,想不到這世上真的有一見鍾情,然後就發生在林雲淵與方華驚鴻一瞥間。

生命在感情的面前低下頭來,林雲淵身平第一次愛上的女人:方華;讓生命在愛情裡失去價值,狠狠切下去的一刀,血從手的血脈洶湧而出。切的力氣,幾乎把手也切斷,當林雲淵趕到現場時,安雅的驚慌,死亡的絕望,似乎都已遠離,剩下的只有方華赤裸的心,還有她自己⋯。

浮在半空中,想要腳踏在地上,不能;乾脆用力的浮上去吧,也不能;這樣的狀態,令人討厭。讀李昂的故事,必然會陷入這樣的狀態,因為難過,因為無助,因為挖掘出小心翼翼想要保護的心情,思考成了唯一的出路。

方華和安雅,丁凱瑞與安雅,林雲淵與方華,林雲淵與安雅,她們都是美麗的,但是,她們選擇愛的,是相似的自己。戀情裡的快樂,我看不懂,讀不到;她們的痛苦,我卻是全了的,吞食著每一個文字,她們的事,在我的腦海裡,有畫面的發生著,表情隨著閱讀而抽痛著,攪不懂自己的情緒為甚麼那樣起伏不定。

有了愛,身體就會有慾望,用文字盡情的把一切細訴,字裡行間,明白的將那些讓人臉紅心跳的需求與感覺說出,女體慾望的體現,一針見血,這些篇幅的出現,讓這本書被包裝起來,成了18歲以上的人才可閱讀的書,也讓李昂大叫說,為何真相不能讓全世界看到。

最不想面對的,就是真實的,這樣的結果,我們都在學習如何去面對。

我曾經那樣倉皇失措的想著你

這樣一句話,總是讓我想起你,而想起你的感覺,就是這樣的,倉皇失措,無助又六神無主。小野已許久沒寫情話,《我曾經這樣倉皇失措的想著你》是94年在某書展買下的一本小品,那個年齡,還有那股因一句話而感動的傻勁;那段日子,還和你談著長距離的戀愛⋯⋯,最不可思議的是,愛你,愛得那麼全心全意。

書裡寫著:“我是一個很土很土的人,想念你,就打電話給你⋯”
我亦然,在離你很遠的島嶼生活著,我們之間隔了四個小時的航程,但是卻在飛機離開馬來西亞的剎那,感覺到我們像是斷了線;你,對我斷了情。

我愛你,你總是這樣告訴我的;而我,因此而生氣,快樂,妒忌,難過。能夠在甚麼都不懂的時間裡享受著愛與被愛,是一種幸福;高中畢業典禮,我和你一起站在舞台上隨著張信哲的“給我一些音樂”而起舞,每一個轉身之間,我都感受到你炙熱的眼神。臉紅心跳的表演完畢,我們丟下了同學們去散步,說了一整晚的話,高中生涯的結束,卻是我愛上你的第一天!

書裡寫著:“為了阻止太多的思念而變得腦中一片空白⋯“
每一次離開你的身邊,都要經歷這樣的煎熬,開始是大哭,接著是哽咽,到最後則是腦中一片空白,像是失憶的人,久久都說不出話來。類似這樣的折騰發生了兩次,一次是我要到新加坡去工作,最後一次則是我要到台灣去讀書;你一直在原點,而我則是漸行漸遠。

當我知道你不是我在愛情裡的終點時,我已畢業回來,經歷過一些工作與自我的衝擊,長時間在不同的時空生活著,我們可能還很愛大家,卻早已失去溝通的能力。沒有說分手,我們就各自轉身過自己要的生活,而我,就只有在每一年的高中同學聚餐時聽到你的消息;因為你,始終沒出席。

年頭回家鄉過年時,路經你老家門口,同學們還起哄說要讓我們見個面,心裡也還念著,你好嗎?年初九,當我在檳島為雜誌做活動時,卻收到簡訊說,你在某個地方發生車禍,當場身亡!我,看著這個簡訊,腦中一片空白,一個人跑到海邊,拼命的想要想起你的樣子,拼命想要哭,卻是甚麼也做不到。

從檳島回吉隆坡的途中,同學傳簡訊來說,當天就是你要上路的日子,要回去送你嗎?我選擇了不要,心,像是阻塞了,一直放不開。今天翻開《我曾經這樣倉皇失措的想著你》,讀到自己在裡面寫給你的一段話:“謝謝你,讓我曾經愛的那樣倉皇失措。”

我終於寫了這篇要寫好久的稿,隨著這篇文字,我讓自己對你的思念,逐漸散開來,在空氣裡,飄逝而去⋯。

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

片山恭一寫的是一個平凡的純愛故事,因為平凡,所以感動的人很多。
封面寫著:「深深思念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不知不覺活在世界的中心」。因為我愛你,你愛我,所以我們的世界就成了中心點,無法想像沒有了你或我的世界是長甚麼樣子的。對情愛還是很矇矓的時間裡,三毛因荷西的死也曾站在世界的中心呼喊著,不過她叫的是荷西。後來大陸攝影師王小慧在《我的視覺日記》裡寫到因車禍而離去的丈夫時,她用文字聲嘶力竭的呼喊著:「為甚麼留下我?」

他們都痛心疾首,因為愛的人先走一步,身體像是被撕開,拿走了一部份。我不曾經歷這樣的痛,但是悲傷總是透過文字滲透我的心裡,讓我的臉頰一再被淚水佔據。片山恭一看似平凡的愛情故事裡,有一種絕望把我捉住了,說不出,哭不出,就是這樣淡淡的愁緒,將我整個人俘虜。

朔和亞紀初一那年被選為正副班代,因為太熟悉而忘了對方是異性,朔卻因名正言順靠近亞紀而被妒忌,開始發現自己對亞紀的喜愛,最後,亞紀與他進入旁人無法理解的戀愛世界。朔和亞紀的初吻發生在朔和祖父盜墓後的晚上,他們盜的是祖父愛人的墓,為了和愛人永遠在一起,祖父拜托朔一起盜墓,取出骨灰後,幫他保管至他死,再整合兩人的骨灰,撒在一個地方。他說,那是兩個人最終得以在一起的方式。

朔不懂,亞紀也不懂,祖父的愛那麼怪,可是他們在骨灰的見證下接吻,感覺更愛對方。文字下的愛情總是美得讓不敢直視,他們的對話,他們的親蜜,他們的第一次都像是詩箋那樣,柔美得不可思議,只是,事情在還來不及真實就已結束。畢業旅行前夕,亞紀病倒入院,幾個月後,她就被白血病帶走了。

美麗,因為結束;想起朋友一個很痛而幸福的故事:他說他的好友在大學畢業後,當兵前,戀愛最快樂時,走了;大家為失去他難過,卻也知道他走得無憾;連夢都沒有,因為我在沒有你的世界也活得好,笑對死亡,我們都已學會。

「對於死去的人,我們終究無法抱著不好的感情,也不會產生任何計較,自私的念頭」對呀!說著,說著,我已不知不覺原諒了去年不說一聲再見就走了的你,一月二十八號是你的生日,想要在這天向你呼喊:「哎!生日快樂。」

情人的城市

書架上,鍾文音的書一排過去,其中想分享這本「情人的城市」,那是筆者在法國與三個女人,與自己的對話。還沒看此書前,就已和西蒙波娃,瑪格麗特.莒哈絲和卡蜜兒相遇過,對於法國的迷戀,多少源自於她們的作品之字裡行間和她們的生命情事。

看這本書,看到的,是四個女人的故事。
喜歡鍾文音,因為她的文字,她的情感,她的勇氣;畢業自同一所大學,所以更能明白她的文字背景,進而產生共鳴。看她的書,常常不自覺就已淚流滿面,文字中的無助,面對生活的過度敏銳而產生的孤立感,人與人之間明明很靠近卻又揮不去的疏離,像是一面鏡子,看到重疊的自己。我想,自己缺乏的,正是她那種義無反顧的勇氣。

喜歡西蒙波娃的過程是緩慢的,畢竟認識她的時候,還太年輕了。這位沙特口中的「海狸」,是“第二性”的作者,在男性掛帥的大時代裡,她走進他們的圈子裡,和他們並肩而行,意識自己身為女性的不平等待遇源自那裡;最後,為自己找到出口,也留下了有跡可尋的思維模式。她敢愛敢追求快樂的情事,也開了愛情先例。

喜歡莒哈絲並不難,因為她是那樣的美麗;難的是完全了解她的文字。電影「情人」的原作人,因文字而折騰自己,一輩子以寫作為志,將家人,愛人與自己看得過於透徹而孤單,透過法文來讀莒哈絲的心裡,那樣的消極中看到了浪漫,卻是知道這樣的生命太無奈了;很難簡單的快樂起來。

下筆寫卡蜜兒是會讓人心痛的,也會想說如果她遲出生一點,在不同的年代裡,是否就不一樣。卡蜜兒的雕塑生涯太短暫了,快到來不及成名,她就走了。遇到羅丹,是幸或不幸?這個為法國雕刻留下偉大作品的男人,到底是深切相愛,所以放棄了卡蜜兒?還是在心靈的需求進而回到現實層面時,他無法負荷她的愛,所以拋棄了她?我們都得不到答案了,只能在僅有的幾件雕刻品中,留戀卡蜜兒的才華。

想要更了解這四個女人,「情人的城市」裡都是她們的事。

深夜小狗神密習題

一隻小狗被殺死,開始了一本小說;自從《哈利波特》出現後,幾乎沒有任何一本書可把它從暢銷書排行榜上擠下來,直到這本書的出現。這是一本童書,卻有著許多連成人都未必看得懂之數學知識;其實,跳過這些數學方程式來讀這本書,速度可加快很多,情節簡潔,結局無奈,原來,孩子的世界和我們一樣,充滿不確定。

某個午後,住在克里斯多佛對面的小狗被殺死了,那是鄰居席太太的愛犬,就在克里斯憐惜的把狗的屍體抱起來時,他聽到了席太太的尖叫聲,不自覺的,他也開始尖叫。這是一個自閉症數學天才少年的其中一天,不管發生這種事的百分比有多少,可是克里斯多佛遇到了;他喜歡用“計算”來判斷事情,理智與瘋狂,在書中主角的人生裡,只有一線之隔。

三種情緒,讓我看完這本書;
震驚,是因為每一種計算的方式。列出主角的「行為問題」,所以對自閉症有所了解,也是一種震驚。討厭別人動他,所以轉過身來揮拳打人;除了家人,不喜歡與陌生人共處在小空間裡;生氣或困惑時會破壞東西;會呻吟;會看不出別人在對自己生氣;如果不同的食物沾到,就會拒吃;映在眼底整整十八個行為問體,慶幸自己生理正常外,心理也是正常的。

當克里斯多佛得知殺狗兇手是他的父親,宣稱在兩年前死去的母親還在人世,並不斷的寫信給他時;他決定要離家出走,因為,害怕自己也會被父親殺死。不曾離開家與學校這條路的他,在數學程式分析下,找到了到火車站的路,並搭上往倫敦的車,叫我這個數學白痴真正震撼於數學的實用性。

快樂,是因為簡單的表達;灰色的世界裡,一抹彩色都很可貴;克里斯多佛在數學考試中拿到A,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快樂,那是因為簡單的專注;失而復得的母親回到他的身邊,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成功,那是因為簡單的慾念;可以是自私,可以是快樂,決定於你從甚麼角度看事情。

無奈,是出現的最為頻密的感覺,以「我」來描寫的自閉世界裡,因為討厭黃色和棕色,所以討厭便便;就讀於特殊教育學校,常有小朋友便在不該便的地方,「我」會因為曾經存在過的便便而拒上廁所,而情願尿褲子;無奈的是心理正常的我們也會碰到這樣的內心交戰,衛生,是許多人的心結,至少身邊有許多人是這樣的。

自閉症不如想像中可怕,可怕的是心裡有病,而又不自覺。

準備好大哭一場

這一句話,說出來時,有那麼一點的傷感;那可能是一個人失戀了,他人很悶的,只是唉聲歎氣,只是愁眉不展,就是哭不出來。於是,身為朋友的你決定要讓他哭,你把大夥集合成一個圈圈,說要玩一個遊戲叫做「準備好要⋯!」大家輪流出題,有人說準備好大大聲笑、有人說準備好拍拍手、有人說準備好敲敲別人的頭等等,好不容易到你,使盡全力的喊:“準備好大哭一場”,突然,除了他以外,大家居然都哭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而你,看傻了,失戀的人經過你的身邊,輕輕拍一下你的肩膀,走了;而你,終於忍不住大哭一場。

原來最痛的人,哭不出來,倒是身邊的人,為他的痛觸動了心,哭了出來。我以很快的速度看完江國香織的《準備好大哭一場》,然後,腦海就浮現了這樣的畫面。

書中的人物,心中都有秘密;中年男子因為眷戀年輕的氣息而天天到學校門口去守候下課時間;新婚少婦因忘不了初戀情人而假設自己是活在一雙眼睛下的,不管她在做甚麼,那雙眼睛都在說好與不好;即將離婚的夫婦回丈夫的家,說好不談離婚的,而身為太太的女人卻在已經決定要離婚的心情裡,讓自己澈底的討厭對方的家人;這些秘密,成了我的,在身體裡,成了生氣的藉口。

最近的自己,活在低氣壓中,常常無原由的生氣,悲傷和快樂,這樣的感覺隨著讀一本書而更清楚,然後,我好像離開了自己的身體,站在外面,觀察著,想要在疏離中再和自己認識。記得在剛剛狂歡後的聖誕節,地球生氣了,在離我不遠的印尼,檳城等地發生地震和海嘯,然後,報章煤體出現了一張又一張哀傷的臉。

我翻動著手上的報紙,心裡面,好像很難過,但是,卻又期待在跨年倒數的那一天可將自己放掉,不顧一切的狂飲,狂醉一場。今天,坐在我的電腦前,打著稿,所有快樂時光經已落幕,不小心,看到悲傷的自己躲在角落哭泣,才知道,我的難過,不曾走遠。在大家都在許願世界和平,不再有天災時,是否,地球就會原諒我們,再給我們幾個世紀的好日子呢?

小星星通訊

你喜歡奈良美智嗎?不管答案是Yes/No,這都是你不願錯過的好書。

總是覺得一個人,能夠那麼清楚記錄自己的大半生,是有自覺的;怎麼說呢?從出生直到你讀這篇文字之前,你是否曾想過為甚麼你是你?身為你,應該做些甚麼?當你被取名為某某時,這個名字和你的關係又是甚麼?(因為我們可能都是一顆星,不小心掉在地球上:奈良美智)

喜歡奈良美智的人,在這個地球上,應該很多吧!我不知道他們都是用怎樣的心情來看待這本書,對我來說,這本書喚醒我的,是活的要有自覺,雖然奈良美智在書中一直強調自己有多麼的幸運,想做甚麼,去做就是了;不過我想那是因為「他知道自己要甚麼,然後就不顧一切的往那個方向努力」所以才會出現像奈良先生這樣隨性所欲將想法表現在作品上的一個人。

隨時檢查自己的人生,聽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是困難的;認識一位已踏入中年的阿姨,她曾是養女,為養父母帶來三個弟弟後,他們將她視如己出,嫁人後日子雖苦,卻也熬到了孩子各有一片天;她很愛談天,說起自己的人生,臉上堆滿了笑意,說到怎樣到賭場去把丈夫請回家,怎樣苦也不曾放棄孩子們的教育;我想告訴阿姨,她是活到有自覺的,懂得不斷在平凡的生命裡,為自己創造奇蹟。

在奈良先生的創作生涯裡,他總是在不足時就往更遠的地方走去,所以沒有局限,沒有規則,也沒有自滿,該往前時,就往前吧!當我們都坐在原點抱怨生命的不公平時,沒有包袱而有自覺的人,早已往前邁進,把困境拋諸腦後;我們都怕未來會失敗,卻不知道最大的絆腳石就是過不去的自己。

奈良先生在書的尾端說到:“看自己的作品,總覺得沒甚麼,大家卻很喜歡,後來,我發現那是因為作品上有「自己的觀點」,就成了獨一無二的東西。”如何學著把自己放在最重與最輕之間,我要成為那樣的一個人,清清楚楚的為自己的生命做些事,並喜歡自己,喜歡身邊的人。

暗夜倖存者

「地上的血跡就像被打破的魚缸,水瀉了滿地,彩色的金魚在地上垂死地掙扎著⋯,但一切都無法檢拾。」﹣我在累極的凌晨三點半讀到這段觸目驚心的話。說的是徐璐被強暴後醒來的感覺,那時,她問自己,天亮了嗎?

誰是徐璐?她是台北之音的台長,她曾為創辦「大地生活」雜誌而負債累累,她也曾是「新新聞周刊」的總經理;她在1992年2月的一個冬夜,在台北的公寓經歷了人生中最難過的惡夢,潛入她家的歹徒強暴她,虐打她,傷害她,而她今天還活著。

每一個光鮮成功的女人都會將自己的過去編寫的完美無缺,所以當徐璐將這篇手稿交到我手上時,我不禁問說,為甚麼要寫出來? ﹣這是南方朔為書寫的序,卻也丟出了許多人心中的疑問。因為,當女性受到性傷害時,有兩種情況會出現,一就是大家都很同情她,但是,讓人更難堪的是,她還會被質疑,是自找的嗎?徐璐用實在的行動,為自己,為心中那個黑暗的小孩,找出路,被質疑這樣做,好嗎?

我的女友是一輔導員,她樂觀又堅強,是我身邊少數快樂的人;有一天,她來電說外出用午餐時遭到襲胸,後來只要走在路上,她總是戰戰兢兢,再也不能像從前一樣邊看風景,邊放鬆自己;而我,聽到的不再是爽朗陽光的聲音,話語裡透露著恐慌與擔憂。

大學時,一個人在外租房子,本來也很逍遙自在,大三那年傳來住家附近的學姐搞活動回家後,疲倦至極,倒頭大睡,卻在睡夢中被早已躲在衣櫃的歹徒奸殺。記得那一年事情快速的被打壓下來,校方為了維持校譽封鎖消息,整個學校安靜的像是不曾發生任何事。只有我,像驚弓之鳥,小心翼翼維護著自己;不懂的是,為何大家都可以若無其事的⋯。

報紙上寫的數字如果是事實,其實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女性受到性侵犯,她們之間,有人活了下來,但走不出來;有人直接被殺死;有人事後自殺;但是有多少位是徐璐,想到都還會發抖的惡夢,重新去整理,面對,記錄,然後,再面對。真的叫人看了都不忍。讀到強暴的那一晚,心一直在發抖,很怕;如果是我,不要活了!因為我怕自己撐不住。

人物現場

在西蒙波娃寫給沙特的告別書裡,有一段這樣的話:“政府所立足的抽象共相,和以人為本的具體共相,兩者有所不容。人珍貴之處,在於它以人的存在條件,人的文化及其表達方式來確認人,而非把人看成空泛的概念。”

這段話是《人物現場》此書所要傳達的一種想法。而這段話,讓我的生活處處看到真相;如果,只是如果,每一件事的出發點都是以人為本,人生會不會簡單一點?

記者的鏡頭底下,「人」是精采的,他們不一定要非常成功,但卻是有血有淚的。重回人物現場,感概甚麼?看到甚麼?這本由香港明窗出版社從《明報周刊》載錄結集成書的人物專訪集裡的人,對我們而言,他們或許陌生,但是,他們的故事卻是活生生發生在各個角落,在生命的舞台上悄悄上演⋯落幕⋯,不同的,只是台下少了觀眾的掌聲罷了!

“中國人的內涵,從來不是天生的,是一天一天累積而來的。”畫畫是陳巧巧說話的方式,36歲那一年,她再也說不出話,突然,她的世界關了門;36歲,她拿起畫筆為情緒上色,紅的、黃的、綠的,終於,她在揮灑之間找到了自己的說話的方式。弟弟陳海藍,是一「城市恐懼症」患者,足不出戶,黑白色的世界裡,因為姐姐的說話方式上了色,兩人於92-94年間多次舉行姐弟畫展。

一個女人嫁給一個男人,兩人分離兩地生活,許先生在香港工廠工作,許太則在廣東開平家鄉以下田耕作為活。98年4月,一家人總算團聚,5月,許先生就患了喉癌,12月,他走了。許太帶著17歲和7歲的兒女,即不能回大陸,在香港,住在長屋,舉目無親,日子再苦,還是要過。原來生命就是:“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的”這樣一句話,是那個17歲的小女孩說的。

翻開書的每一頁,都是一個故事,但都不是創作出來的;而是有血有淚的發生著,我每每在這一刻不敢再怨天尤人,深怕命運和我開玩笑,深怕眼前的幸福只是過眼雲煙⋯。

冷靜與熱情之間

《冷靜與熱情之間》這本書,如果你去找,會看到兩本同名不同顏色,因為作者一男一女,寫的是葵和順正的故事,寫他們相愛,卻在一次誤會中分開。順正因葵擅自拿掉他們的小孩,用一種近乎悲憤的態度離開這段屬於他們的初戀。

江國香織筆下,細訴葵的恍惚與渴望愛,她和順正像是攣生的,離開東京後到了米蘭,仍然可感受到對方。書上寫著:“如果順正某天死了,不管我在那裡,一定感覺得到。”仁成先生筆下,順正的生命則因為葵的缺席,一點一滴的分散著,無法專注的活著,一不留神,屬性葵的回憶就佔據了順正,他,無法再去愛誰。

說到底,這只是一個愛情故事,創意的寫法讓小說在平凡之餘走進戀人們早被柴米油鹽磨蹭平靜的心,喚醒那些愛的感覺。對呀!讀過這兩本小說後,我才想到每次不是從男性,就是從女性角度來寫書,像這樣各站一個角度來書寫,挖掘出來的,是人心中對自己的無助,懷疑和需求。當角色性別單純化後,書寫者本身也無路可逃了,寫著、寫著,就將自己出賣了。

愛情故事總得有個結局;於是在生活的軌道中兩人的突然出走,飄泊的靈魂在尋找到停留的點後心滿意足的離去,重逢象徵著生命階段的重來。順正和葵履行當年的約定,不約而同的登上佛羅倫斯的大教堂,相見,分離。他們都還愛著對方,只是活著,除了愛,還有別的⋯,說不出來的責任要去承擔。

曾經,我不忿於這樣的故事結局,討厭這樣無奈的妥協;現在,翻翻書,咀嚼著這樣的心情,終於明白,這,是最好的過渡方式。

三月搖籃曲

「最真的愛情,是兩人在死亡的面前還有笑語;
最深的思念,是在他離開之後,把他種成一棵樹。」
《三月搖籃曲》封面寫著這樣一段話,觸動了心情柔軟的那一塊。

本來,書中的主角:Judith和Alan與天下有情人一樣終成眷屬,也正要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直到1995年的4月,Alan開始失眠,視力衰退,失去記憶,甚至出現幻覺,最糟的是Alan開始認不出Judith;日子一天天過去,到了10月,他們知道Alan患上了「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得病的人,身體器官功能衰退,智力回到幼年,直到心臟與大腦停止操作為止。

醫生給了答案,卻是甚麼也不能做,就這樣,Judith的生活變了,知道Alan患了絕症,直到1996年3月21日,Alan離開她。這之後的四年,Judith患上了憂鬱症,無法正常生活,直到後來她恢復生活的力氣,給大塊文化的社長郝明義寫了一封信,信裡正是她與Alan的故事,因此有了《三月搖籃曲》這本書。

《三月搖籃曲》用了陪伴在Alan身邊的小熊:B.B.Ray來說故事,那是一種輕鬆的說書方式,簡單直接,像是為小朋友講故事一樣的童話式。從B.B.Ray回到他們家,覺得大哥哥好奇怪,怎麼老是不睡覺,而且還常常捉著他講一些他聽不懂的話;其實他還蠻擔心大哥哥的,因為他看起來好累,卻沒睡過覺。

另外讓他不解的就是大哥哥對姐姐的反應,有時大哥哥會叫姐姐做「太太」,有時又大喊說:“我不要妳,叫我的太太來。”然後姐姐就會很傷心的躲起來哭,雖然大哥哥都看不到,可是我看到姐姐真的很傷心,連我也想哭了。

有一天,大哥哥終於睡著了,看到他睡得那麼熟,我也放心的睡了。整本書淡淡的,輕輕的,說的都是Alan走之前的點滴,文/圖都是Judith,這位來自印尼的女子,原本是服裝設計師,現已重回校園,希望可在未來成為一名社會工作者。

我在去年的4月30日買了這本書,一直都有看不完的感覺,因為太「重」了!

豬頭看過來

生活實在太嚴肅,能夠睡覺到自然醒,能夠看書到哈哈大笑,能夠與相處舒服的人一起工作,成了一些可遇不可求的快樂;有快樂的能力,原來是那麼難得。許裕全的《豬頭看過來》是讓人忍不住噴飯的一本書。作者嚴肅的外表,文藝版常客的背景,卻出了一本輕鬆易讀而又不失意義的小品文,實在是大跌眼鏡之餘又不得不佩服此人的搞笑功力。

如果你認識一個人十多年,但是一直都沒見面,再次相見,你會怎樣做?我和豬頭的相逢就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認識他,也就是認識而已,說過的話應該是十句都不上吧,可是每天一小段一小段的讀著《豬頭看過來》,感覺上,好像慢慢和這個人熟悉,成了好久沒見,心也很靠近的朋友。所以當我知道他就在樓下書行時,在那樣快樂的心情下,跑到他的面前,大聲的叫「許裕全」,真失禮,豬頭是否有嚇到了呢?

印象中,除了看老夫子或小叮噹會邊看邊哈哈大笑之外,那樣的開懷大笑,已是少有的事了。這本有點半自傳形式的幽默小品,許裕全從自己的生肖:豬談起,自稱豬頭看世界,詼諧中帶點自嘲式的表達出自己,誰說無所事事的豬無所為,只要簡簡單單,有何不可。所以「挖鼻屎」也可成章,老嬸的烏龍拔牙事件也是趣事一件,家鄉的兄弟們成了風雲人物,一籮筐高中糗事叫人忍不住發笑;熟悉的場景,馬來西亞獨有的巫英語言,看著,看著,我的心裡有了清晰的畫面。

不過好笑不是終點,笑臉後迎來的是無盡的深情,或許那是一段已無法挽回的過去,但是,同是留台人的我,悄悄為豬頭和小魚落了淚,那樣善良而真情的兩個人,因為家的距離,心始終聯不起來,我們都太清醒,所以失去全心全意愛人的能力,那一段留學的時間裡,負了一些人的真心,卻很無奈。不知道甚麼時候,同樣也是相隔兩地的情侶,身在馬來西亞的他告訴我說,他很愛他的女友,可是他要放手了,因為那個台灣女孩決定了,要留在美國繼續她的人生。

原來,一些人,原本就只是陪我們一段路罷了,情人如此,朋友如此,至親亦然,只是,我希望,小魚也好,那個台灣女孩也好,曾經陪過我一段路的大家也好,過得都很好,也過得快樂。

《豬頭看過來》感傷落幕,真的,希望豬頭快樂的活著!